暴走团乱象丛生,治理之路在何方?

发布于:2025-07-22 阅读:1
近年来,暴走团从积极健身活动异化为社会问题,常占用车道、扰民,引发争议。要解决此问题,需暴走团自律、政府规划引导、社会增进沟通,以平衡个体权利与公共秩序,实现健康有序发展。

近年来,暴走团逐渐成为街头巷尾备受关注的现象。它本是一个半自助式旅行互助组织,2010 年 4 月最先成立于南京,由热爱旅行、探寻生活之美的人群组成,成员起初多为 80 后、90 后青年。其初衷是让人们通过暴走发现被忽略的美景,享受乐趣。

暴走团

然而,随着中老年群体大量加入,暴走团规模迅速扩张,原本积极的健身活动逐渐异化。他们常占用机动车道、闯红灯、逆行,严重破坏交通秩序。例如 2017 年山东临沂,暴走团凌晨占据快车道行走,导致司机视线受阻撞向队伍,造成 1 死 2 伤;2025 年 7 月,辽宁朝阳网曝多人暴走团占据路中央,遇消防车和救护车不让行。

此外,暴走团还存在公共空间侵占与噪音扰民问题。他们常选择居民区、商业区甚至景区活动,高分贝音乐和口号声严重影响居民作息。这种行为不仅引发了交通安全威胁,还导致其社会形象从“健康使者”沦为“路霸”,甚至被央视点名批评为“新四害”。

公共安全

暴走团引发争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从直观冲突看,其侵占路权、噪音扰民,且规模效应下存在“法不责众”心理,增加了执法管理难度。从深层矛盾分析,健康权与安宁权、路权发生冲突,公共空间资源分配存在结构性矛盾,代际差异与沟通隔阂也加剧了矛盾。同时,法律边界模糊与执法困境、社会公德的拷问也是重要因素。

要解决暴走团问题,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。暴走团自身要自律与转型,严守规则,降低噪音,优化组织,提升公共意识。政府部门应规划引导与管理并重,增加公共健身空间供给,明确规则与执法,进行精细化管理,加强宣传教育。社会层面要促进代际沟通,鼓励社区协商自治。

城市治理

例如,青岛某区交警部门联合社区,为暴走团划专用路线,设志愿者引导,投诉量大幅下降;成都将闲置地块改成“暴走公园”,既满足需求又不扰民;济南有暴走队自我立规矩,赢得司机认可。

总之,暴走团问题的治理需要多方协作,在保障公民健康权的同时,维护公共空间的秩序与安宁,让城市生活更加和谐美好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暴走团 公共安全 城市治理 健身活动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