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极端气候下的应对之策

发布于:2025-07-25 阅读:2
今年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呈现“早高风”特点,北方暴雨或频繁、南方降水或偏少。降雨分布不均加重预报预警难度,易引发旱涝急转。同时高温、台风影响显著,公众需做好应对,相关部门要加强防范。

2025年,我国进入“七下八上”防汛关键期,气候异常复杂,给防汛、生活及农业生产等带来诸多挑战。

七下八上

今年“七下八上”关键期主要有“早高风”特点。早,指雨季进程早,今年我国雨带北移比一般进程提前13天,北方暴雨可能频繁。北方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相对南方较弱,防汛压力巨大。南方降水可能偏少,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下伏旱风险。降雨“点强面弱”,加大防洪排涝困难,也增加暴雨预报预警难度。

高,即气温格外高。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,未来10天,山东南部、江苏、安徽、湖北等地气温偏高1 - 2℃,河南、新疆局部或突破44℃。四川、重庆面临“旱涝双杀”,全省降水偏少5%,但暴雨频次居历史第4。

极端气候

风,指风雹等强对流天气显著。入夏已生成7个台风,3个登陆我国(比常年多1.1个),8月还将有2 - 3个台风登陆,华东、华南需严防“风雨叠加”。

对于气象服务在汛期的预判,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主任王国复指出,降雨分布不均易引发旱涝急转。例如今年春季广西中南部前期降水好但干旱持续发展。降雨“点强面弱”使模式预报系统难以把握暴雨灾害高风险区域中心,加重暴雨预报预警难度,给防灾减灾救灾带来不确定因素。

从全国降水情况看,8月份全国降水呈中间少、两边多分布。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南部,广东、海南、福建的南部降水偏多两到五成,需防范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。重庆、湖南、湖北等地降水偏少两到五成。北方近年来多次出现较重暴雨洪涝及地质灾害,如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、2023年京津冀暴雨、2024年8月辽宁葫芦岛暴雨,今年更需防范华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南部。

防汛关键期

在农业生产方面,“七下八上”是重要的气象“黄金时期”。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、降水变化频繁,影响作物生长、水分供应、病虫害发生及成熟。农民可根据气候变化合理安排播种与施肥、科学灌溉、防治病虫害以及把握收获时机。随着科技发展,现代气象预报更精准,能帮助农民提前预警极端天气,降低自然灾害损失。

对于公众而言,北方需备沙袋查屋顶,防瞬时暴雨;中东部备藿香正气水,午间闭户避暑;南下旅游盯紧台风路径,遇预警速离海岛。气象部门与网警联合发布安全提示,公众要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实时天气,储备应急物资,暴雨期间减少外出,洪涝过后做好灾后防护。

面对复杂气候形势,气象部门应加强监测预警,利用卫星、雷达等技术提升局地强降水预报精度;相关部门要完善防汛设施,改造城市排水系统,提升山区水库调蓄能力;强化生态修复,通过植树造林、湿地保护等增强区域水循环能力;同时提升公众意识,普及暴雨预警信号含义,引导民众避开地质灾害高风险区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七下八上 防汛关键期 极端气候 气象预警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