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了解基孔肯雅热:症状、传播与预防

发布于:2025-07-25 阅读:2
近期,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。该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主要通过伊蚊传播。多数患者症状较轻,但部分人群有并发症风险。预防关键在于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。了解症状和预防方法,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。

近期,多地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,引发广泛关注。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发出警报,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,约550万人面临风险。

基孔肯雅热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蚊媒传染病,主要通过伊蚊(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,不会人传人。患者感染后,潜伏期一般为1 - 12天,多为3 - 7天。症状包括发热、皮疹和关节疼痛,发热持续1 - 7天,皮疹多出现在发病后第2 - 5天,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,腕关节受压疼痛是显著特点。多数患者1周内好转,但部分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新生儿、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。

我国也有相关疫情,如广东省佛山市,从7月8日监测发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以来,截至7月22日,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3000例。北京市偶有境外输入病例,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。

蚊媒传染病

预防基孔肯雅热,关键在于清积水、灭成蚊、防叮咬。

清积水方面,要翻盆倒罐清空闲置盆、罐、桶、轮胎等容器积水;填平树洞、竹洞、洼地;清理空调托盘、饮水机托盘等积水。水养植物每周彻底换水1次,清洗容器内壁和根部;宠物饮水碗、花盆底盘等及时清空积水。储水容器严密加盖,或投放安全的灭蚊幼缓释剂;妥善处理垃圾,避免废弃瓶罐形成积水。

灭成蚊时,居家可安装纱门、纱窗,睡前使用蚊帐;适时用蚊香、灭蚊拍、防蚊灯杀灭成蚊,定期清理卫生死角。户外在清晨和傍晚(伊蚊活跃高峰)穿浅色长袖衣裤,裸露皮肤喷涂驱蚊剂;避免在树荫、草丛、凉亭、积水区等蚊虫密集处久留。

个人防护也很重要。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面积,在裸露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、避蚊酯的驱蚊液。在家中安装纱门纱窗,使用蚊帐,必要时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。若前往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旅行,要提前查询当地疫情信息,做好防蚊措施,归来后2周内做好健康监测,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旅行史。

预防措施

此外,中医也有一些预防方法。如悬挂艾草、香囊,用金银花、藿香、紫苏自制中药喷剂,室内摆放薄荷、驱蚊草等绿植防蚊虫;通过食用苦瓜绿豆瘦肉汤、荷叶茯苓粥等药膳强体质。

面对基孔肯雅热疫情,我们要提高防范意识,采取有效预防措施,共同应对这一蚊媒传染病的挑战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基孔肯雅热 蚊媒传染病 预防措施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