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剧频发!四川多地钓鱼男子因捞竿溺亡引安全警示

发布于:2025-08-20 阅读:2
近期,四川南充南部县等地接连发生钓鱼男子因鱼竿被鱼拖下水,下水捞竿不幸溺亡的悲剧。此类事件暴露野钓群体风险认知缺陷,凸显野钓安全管理短板。提醒大家重视野钓安全,避免类似悲剧重演。

近期,四川南充南部县等地发生了令人痛心的钓鱼溺亡事件。7月5日,南部县一名48岁男子在水库钓鱼,中午回家吃饭未收鱼竿,回来发现鱼竿被鱼拖到水库中间,下水捞竿时不幸溺亡。

钓鱼溺亡

据南部县非凡救援队负责人敬春林介绍,当天下午他们接到求助,9名救援队员迅速赶往事发水域。事发水域水深3米左右,男子父亲在现场但不会游泳,赶紧求助。经过半小时救援,男子在离岸边12米左右水域被打捞上岸,已无生命体征。家属称男子平时会游泳,但当天不知为何溺水。

无独有偶,8月18日晚,四川南部县铁佛塘镇西河水域,一名50来岁村民也因鱼竿被鱼拖入水中,脱衣下水捞竿最终溺亡。当天有群众发现有人在水里挣扎疑似溺水,报警后救援人员展开打捞。当晚10点45分左右,溺水者被打捞上岸,已不幸身亡。

野钓安全

目击者描述,当事人起初站在岸边试图用工具勾取鱼竿,未成功后情绪激动跳入河中。西河是自然河道,水流看似平缓却暗藏淤泥、暗流与陡坎,这是多数野钓者的认知盲区。

一名常在该区域垂钓的村民表示,类似“捞竿”行为在野钓圈并不罕见,尤其是中老年钓友,对“财物损失”更为敏感,却低估了自然水域的风险。正如救援人员所说:“十起野钓溺亡,九起是因为盲目下水。”

此次事件并非个例,近年来多地野钓溺亡事故频发,指向民间野钓安全的系统性管理短板。多数钓友对自然水域复杂性认知不足,为“挽回财物”主动涉险。事发西河水域既无防护围栏、警示标识,也缺乏常态化巡逻劝导,存在“多头管理却无人担责”的困境。自然水域救援难度大,此次救援反映出部分偏远水域救援响应时效性与专业设备的局限性。

四川钓鱼悲剧

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,需构建“个人 - 社会 - 政府”协同的安全防护网。个人要通过多种渠道普及“野钓十大禁忌”,配备必要装备,养成安全习惯。政府要对野钓热门水域进行风险等级划分,设立警示标识,开展常态化巡查,划定“安全垂钓区”。同时,要加强基层救援队伍培训,配备专业设备,推动“一键报警”装置覆盖重点水域。钓友群体也可自发组建互助联盟,共享安全信息与应急资源。

野钓是受广泛喜爱的休闲方式,但享受乐趣要敬畏自然、遵守规则。每一次对风险的轻视都可能引发悲剧,我们要将安全意识落实到行动中,让野钓成为真正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钓鱼溺亡 野钓安全 四川钓鱼悲剧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