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争议,铁路服务升级何去何从?

发布于:2025-08-15 阅读:0
近日,广州东站等高铁站全面下架泡面引发热议。铁路部门为维护环境卫生停售泡面,但旅客可自带。此举措引发公众争议,反映出公共服务中个人需求与集体利益的矛盾。铁路部门正探索平衡方案,如推出平价餐食、设置专区等,服务升级任重道远。

近日,#高铁去泡面化#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有网友发现,广州东站等高铁站悄然撤下了所有方便面,原本摆放泡面的货架已被捞面、拌面等低气味速食取代。

高铁站

记者实地走访广州东站,发现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实已停售泡面。店员明确表示,是按要求全部下架。不仅如此,当旅客试图携带自带的泡面,向站内便利店工作人员请求借用开水冲泡时,这一请求也被委婉拒绝。

对于这一举措,广州东站回应称,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广州站等其他车站,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。根据国铁集团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相关规定,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。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,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,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,但旅客可自行携带。

事实上,早在2024年3月,上海虹桥站就已率先实施“无泡面化”,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主要是考虑到高铁车厢的密闭性。动车组列车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仅8 - 10次,泡面蒸汽中的油脂分子易形成气溶胶,对孕妇、儿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极不友好。此外,泡面汤汁洒漏增加了列车保洁的难度和压力,尤其在暑运客流高峰,碰撞导致的烫伤风险显著上升。

去泡面化

然而,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公众的争议,舆论迅速分裂为“泡面自由派”与“公共环境派”。支持者认为,高铁作为现代化公共空间,应优先保障多数人的乘车体验。密闭车厢里泡面味经久不散,对气味敏感者是一种折磨。反对者则强调泡面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,五元泡面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刚需,高铁盒饭价格普遍在15 - 80元,选择泡面是无奈之举。

在绿皮火车时代,泡面曾是长途旅行的“灵魂伴侣”,其热汤带来的温暖感与实惠价格承载着许多人的出行记忆。而随着高铁网络完善,旅行时间普遍缩短,传统的“泡面文化”与现代化的乘车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。

为应对争议,铁路部门采取了“柔性引导”策略。一方面停售泡面,另一方面推出低气味替代产品并优化餐饮供给。广州东站、白云站等车站的便利店已上架捞面、拌面等速食,价格约12元/份,略高于传统泡面。此外,12306官网建议乘客选择“味道较小的食物”,并在部分车次试点“气味友好专区”,在餐车设独立通风区域供食用泡面。

公共服务

8月15日,广铁集团宣布与多家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,推出15元起“平价热食套餐”,包含酸辣粉、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。同时承诺“2元矿泉水、15元盒饭不断供”,并接受旅客实时监督。

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认为,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,开发“气味指数”分级体系,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。例如,允许无汤干食在普通车厢食用,含汤食物需在指定区域食用,并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时调节空气质量。

这场“去泡面化”争议,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。真正的服务升级不是剥夺选择,而是创造更好的选择。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加大平价餐食供给,优化车厢通风系统,探索分区管理模式,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高铁站 去泡面化 公共服务 旅客需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