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女子带4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引争议,老板调整规则
8月13日晚,河南郑州一餐馆内,3名女子带4个孩子就餐,多次续面遭拒后给老板差评,双方起争执。老板称按规则一人一碗面续面才免费,顾客行为不合理。目前警方介入···
2025-08-15
近日,#高铁去泡面化#话题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。有网友发现,广州东站等高铁站悄然撤下了所有方便面,原本摆放泡面的货架已被捞面、拌面等低气味速食取代。
记者实地走访广州东站,发现站内候车厅的商店确实已停售泡面。店员明确表示,是按要求全部下架。不仅如此,当旅客试图携带自带的泡面,向站内便利店工作人员请求借用开水冲泡时,这一请求也被委婉拒绝。
对于这一举措,广州东站回应称,原东站开行的普速列车已全部调整至广州站等其他车站,目前广州东站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。根据国铁集团《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》相关规定,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。为维护高铁车站和列车环境卫生,使广大旅客享受到更为优质的服务,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食品,但旅客可自行携带。
事实上,早在2024年3月,上海虹桥站就已率先实施“无泡面化”,如今全国已有超30个高铁站跟进。这一政策的实施,主要是考虑到高铁车厢的密闭性。动车组列车新风系统每小时换气仅8 - 10次,泡面蒸汽中的油脂分子易形成气溶胶,对孕妇、儿童及呼吸道疾病患者极不友好。此外,泡面汤汁洒漏增加了列车保洁的难度和压力,尤其在暑运客流高峰,碰撞导致的烫伤风险显著上升。
然而,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公众的争议,舆论迅速分裂为“泡面自由派”与“公共环境派”。支持者认为,高铁作为现代化公共空间,应优先保障多数人的乘车体验。密闭车厢里泡面味经久不散,对气味敏感者是一种折磨。反对者则强调泡面的经济价值与文化意义,五元泡面是学生和务工人员的刚需,高铁盒饭价格普遍在15 - 80元,选择泡面是无奈之举。
在绿皮火车时代,泡面曾是长途旅行的“灵魂伴侣”,其热汤带来的温暖感与实惠价格承载着许多人的出行记忆。而随着高铁网络完善,旅行时间普遍缩短,传统的“泡面文化”与现代化的乘车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。
为应对争议,铁路部门采取了“柔性引导”策略。一方面停售泡面,另一方面推出低气味替代产品并优化餐饮供给。广州东站、白云站等车站的便利店已上架捞面、拌面等速食,价格约12元/份,略高于传统泡面。此外,12306官网建议乘客选择“味道较小的食物”,并在部分车次试点“气味友好专区”,在餐车设独立通风区域供食用泡面。
8月15日,广铁集团宣布与多家连锁餐饮品牌达成合作,推出15元起“平价热食套餐”,包含酸辣粉、自热米饭等低气味选项。同时承诺“2元矿泉水、15元盒饭不断供”,并接受旅客实时监督。
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明认为,高铁可借鉴航空餐饮经验,开发“气味指数”分级体系,对不同食物实施差异化管理。例如,允许无汤干食在普通车厢食用,含汤食物需在指定区域食用,并通过智能通风系统实时调节空气质量。
这场“去泡面化”争议,映照出公共服务精细化转型的迫切性。真正的服务升级不是剥夺选择,而是创造更好的选择。铁路部门应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同时,加大平价餐食供给,优化车厢通风系统,探索分区管理模式,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带着温热的胃和尊严抵达远方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相关文章
8月13日晚,河南郑州一餐馆内,3名女子带4个孩子就餐,多次续面遭拒后给老板差评,双方起争执。老板称按规则一人一碗面续面才免费,顾客行为不合理。目前警方介入···
2025-08-15
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,24岁启动“生前整理”。“生前整理”概念源于日本“终活”,指提前处理身后事。小云认为这能让人更轻盈、自在地活在当下。年轻一···
2025-08-15
2016年,61岁上海王老伯与小16岁任芳结婚,当天脑梗住院,后多次脑梗瘫痪。2020年旧宅改造获安置房与补偿款,继母任芳成监护人后与继女王静对簿公堂,110万补偿款···
2025-08-15
近日,河南许昌网友对胖东来超市小时工穿标识服存疑,引发热议。胖东来时代广场店回应,暑期兼职大学生多,穿标识服便于识别沟通。小时工有专属工服,工资35元一···
2025-08-15
8月13日凌晨,辽宁声播账号发布讣告,旗下27岁女主播糖糖12日下午突发脑溢血去世。网友震惊哀悼,其工作常熬夜,脑溢血“老年病”年轻化需重视,大家要关注健康。···
2025-08-15
最新资讯
3女子带4孩点一碗面多次续面引争议,老板调整规则
95后开启“生前整理”,为当下生活减负
上海61岁老伯娶小16岁妻子,新婚脑梗补偿款被取至42元
胖东来回应小时工穿标识服:35元1小时,每日工作4小时
27岁女主播糖糖突发脑溢血去世,敲响健康警钟
3女子带4孩多次续面事件:规则与情理的碰撞
高铁站“去泡面化”引争议,铁路服务升级何去何从?
江西“金溪之眼”屋主因噪音搬离,“最强钉子户”故事后续待解
女子“发霉”伤口引关注,全民健康意识待提升
“吃鸡蛋致女方崩溃”事件持续发酵,事发地成谜引多方关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