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申遗失败传闻背后:真相与文化传承的思考

发布于:2025-07-23 阅读:3
近日,网传韩国申遗失败引发大众关注,如‘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质疑韩非遗原创性’等消息流传。但经核实,‘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’非正规机构,韩非遗项目也未被除名。这反映出我们应理性看待文化传承,维护自身文化。

近日,中文互联网上一条消息让国人颇为振奋,称‘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于2025年5月30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137项证据,质疑韩国五项非遗项目的原创性 ,并要求韩国在45天内(截至7月14日)提供千年传承证据’。后续还出现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闭韩国申遗通道’‘韩国5项非遗被除名’等说法。

韩国申遗

韩国‘偷’中国文化的行为由来已久,从汉服、泡菜到端午祭、春节,他们试图将中国传统文化重新解构。比如在国际上提出‘春节是‘Lunar new year(农历新年)’不是‘Chinese new year(中国新年)’的说法。

然而,所谓‘韩国申遗失败’很可能是假新闻。首先,‘中国文化遗产鉴定中心’并非在我国民政部登记过的正规机构,民政部官网也提醒了相关风险。其次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,截至7月21日,韩国独自或与其他国家共同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项目共有23项,像‘江陵端午祭’‘泡菜制作’等饱受争议的项目仍在数据库中。甚至2026年韩国申请的‘韩纸(高度类似我国的宣纸)制作及相关文化实践的传统知识和技能 ’也在列。

中国文化

此外,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网查询与韩国非遗项目相关的新闻,也没有‘韩国申遗失败’的结果。按照联合国的工作程序,撤销非遗资格手续复杂,若真有此类情况,教科文组织会发布正式书面声明。

其实,早在2016年我国文化部就指出,非遗申报目的是‘共享’,多国拥有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,其他国家仍可单独申报。例如2008年韩国的‘江陵端午祭’申遗成功后,2009年我国端午节也申遗成功。

韩国申遗闹剧不断,以泡菜为例,他们宣称是千年国粹,但中国北魏《齐民要术》就详细记载了类似泡菜的‘作菹法’,比韩国宣称的历史早了好几百年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腌菜坛子,其微生物样本与韩国庆州古墓里的泡菜菌种高度一致。而韩国申遗提交材料却用80年代泡菜厂宣传册当‘历史证据’,甚至把清朝景德镇外销瓷器冒充‘传统泡菜坛’。

非遗项目

江陵端午祭同样争议大,韩国宣传为独有的萨满教仪式,可湖北出土的傩戏面具比韩国相关记载早了一千年,纹饰还高度相似。韩国老文献也承认端午祭源自中原,但申遗时故意隐瞒。

从这次韩国申遗风波可以看出,在全球化背景下,文化交流融合频繁,但申遗涉及文化归属和传承问题,必须尊重历史事实,拿出确凿证据。我们也应更加重视自身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深入挖掘文化内涵,利用现代科技手段,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韩国申遗 文化遗产 非遗项目 中国文化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