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印度洪灾看信仰与现实的碰撞

发布于:2025-08-04 阅读:0
近日,印度恒河水患,一警察在洪水中祈福畅游引关注。恒河在印度教中神圣,但洪水却给贫苦人家带来灾难。相比之下,中国在救灾中坚持‘人民至上’。印度洪灾反映出信仰与现实的矛盾,也凸显中国救灾体系的优势。

近日,一则印度洪灾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。恒河水漫金山,浊流涌进一名警察家中。面对齐膝深的洪水,这位身着制服的印度警察,手捧牛奶,撒下花瓣,对着洪水高呼‘母亲恒河万岁!’,随后跃入洪流畅游起来。

印度洪灾

要理解这位警察的行为,需了解恒河在印度文明中的神圣地位。在印度教信徒心中,恒河是女神‘甘伽’的化身。古老的《薄伽梵往世书》描绘着恒河自天而降的神话。因此,哪怕是洪水,在信徒眼中也有洗涤罪孽的‘神力’。这催生了瓦拉纳西圣城万人沐浴的奇观,也有大量祭品抛洒在沿岸。

然而,信仰的暖色难掩现实的冷冽。这位警察收入高,洪水对他可能只是小插曲。但对于贫苦人家,每次洪水退去,是家当漂走、生存根基被摧毁的绝望。印度网友的质问‘穿制服者家淹是‘恩赐’,穷人家破是‘天灾’?’,戳破了同灾不同命的现实。

恒河信仰

更值得深思的是警察的职责。警察本应抢险救灾、守护秩序,但在洪水面前,他的职责让位于信仰仪式。这并非个例,以往洪灾中也有公职人员在救灾时先进行宗教仪式,引发舆论抨击。一方面,印度教文化渗透社会,公职人员也受影响;另一方面,陈旧的防洪体系无力抗衡洪水,‘求神’成了部分人的无奈之举。

反观中国,同样面临水患考验,但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。2023年南方暴雨,我们看到了‘战洪图’。预警及时,‘水未来,人先动’;消防员、武警官兵等逆行抢险,转移群众;应急物资充足,保障群众生活。科技也助力救灾,无人机巡查、智能模型调度。

中国救灾

这是中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不断完善的体现。从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,到‘河长制’等制度,我们敬畏自然,更崇尚事在人为。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置于首位,与自然和谐共生,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。

印度警察在洪水中的行为,是一面镜子。它让我们看到文化差异,也警示我们,灾害面前要依靠科学和务实行动。真正的力量源于对自然规律的认知、高效的防灾体系和对人民的责任。我们应继续守护好家园,这是对‘母亲河’最郑重的‘献礼’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印度洪灾 恒河信仰 民生疾苦 中国救灾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