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年轮》纠纷撕裂了谁的体面?

发布于:2025-07-26 阅读:1
近日,《年轮》原唱及版权之争引发热议。网红旺仔小乔言论成导火索,QQ音乐操作激化矛盾。汪苏泷收回授权,张碧晨坚称原唱。此纷争暴露音乐产业痛点,导致三方皆输,也提醒行业完善规则,让音乐回归纯粹。

近日,有关歌曲《年轮》的原唱问题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。这场纷争可谓是一场“轩然大波”,把音乐圈搅得“天翻地覆”。

年轮

事情的起因是网红旺仔小乔。2021年,她在直播翻唱时就坚称“原唱只有张碧晨”,还放话“认定的事不会改”。当时,这番言论没引起太大关注。但在今年7月22日,她在直播间重提旧论,宣称《年轮》原唱仅为张碧晨,还拒绝标注汪苏泷为原唱。这番话被网友翻出后,瞬间像一颗“炸弹”,在网络上迅速“爆炸”,暴露了翻唱生态中严重的版权认知混乱。

紧接着,音乐平台的操作更是“火上浇油”。7月23日,网友发现QQ音乐移除了张碧晨版《年轮》的“原唱”标识,仅标注为“演唱者”,而汪苏泷版本却仍保留“原唱”标签。这一操作就像一根“导火索”,瞬间点燃了舆论的“大火”。尽管平台在数小时后恢复了标识,但“裂痕”已经产生,无法弥补。

版权之争

7月25日凌晨,“战争”正式爆发。0点刚过5分钟,汪苏泷工作室发文,宣布收回歌曲《年轮》所有商业演唱授权。15分钟后,张碧晨工作室的声明也来了,坚称张碧晨是“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”。这两位十年的合作伙伴,在版权战场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“相见”了。

其实,《年轮》版权之争的根源,要追溯到2015年《花千骨》OST发行时的“双黄蛋”策略。当时,张碧晨女声版(6月15日)与汪苏泷男声版(6月30日)先后推出。这本是行业常见的“并行宇宙”策略,就像《知否知否》的胡夏与郁可唯版本一样。但音乐平台的混乱标注,再加上法律对“原唱”定义的模糊不清,为这场纷争埋下了“定时炸弹”。

从法律层面看,《著作权法》未对“原唱”作出明确定义。音著协人士坦言:“若合同未明确约定,创作人与首唱者均可能被认定为原唱”。这就导致了在版权归属和权益分配上容易产生纠纷,让创作者和演唱者的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。

音乐行业

这场纷争也暴露了OST产业的一些问题。在OST领域,常见的“双版本推广”模式缺乏合同标准化条款。为了适配剧情,OST常衍生多版本,但行业缺乏对“并行首发”权益的约定模板。当《年轮》双版从“艺术互补”走向“版权互斥”,一旦收益分配规则缺席,再加上旺仔小乔这样的“火星”,争议很容易就像“老房子着火”一样,一点就着。

此外,商业化翻唱模式的泛滥,也扭曲了版权认知并分流了原作收益。旺仔小乔等主播在直播间明码标价翻唱《年轮》,却未规范标注创作信息。这种现象在网络直播中很常见,大量主播未经授权或未支付合理报酬就翻唱歌曲,不仅侵犯了版权方的权益,也影响了音乐市场的正常秩序。

目前来看,这场“年轮大战”是一个“三输”的局面。汪苏泷背负着“断人财路”的指摘;张碧晨痛失以代表作进行商业演唱的自由;而那些曾在旋律中寄存青春记忆的听众,则被迫见证了喜欢的歌曲沦为规则漏洞与利益博弈的“牺牲品”。

这场《年轮》纠纷就像一面镜子,映照出了音乐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。希望未来音乐行业能更加规范,在版权归属、原唱认定等方面有更清晰的规则,让音乐回归纯粹,让创作者、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在一个公平、有序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魅力。

二维码

扫一扫关注我们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本站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,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@pbootcms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

标签: 年轮 汪苏泷 张碧晨 版权之争 音乐行业

相关文章